葉黃素功效與好處有哪些?

葉黃素是什麼?

葉黃素是脂溶性色素,屬於類胡蘿蔔素(Carotenoids)家族,自然界中有600多種類胡蘿蔔素,其中30-50種是正常人類飲食的一部分。

類胡蘿蔔素可分為兩大類: 非極性胡蘿蔔素(carotenes,例如β-胡蘿蔔素及茄紅素)和極性葉黃素類(xanthophylls,例如葉黃素及玉米黃素)。

由於葉黃素的生物合成只發生在植物、藻類、細菌和某些真菌中,因此人類葉黃素的主要攝取取決於飲食或補充劑。

研究表明,飲食中葉黃素攝取量每增加10%,血清中葉黃素的濃度就會增加2%到4%

葉黃素在人體中主要分佈於眼睛(視網膜、杆狀外段、晶狀體)等人體其它部位,包括皮膚、子宮頸、大腦和乳房。

 

葉黃素有什麼功效?

1.葉黃素有益年長者的大腦健康

衰老(ageing)會改變大腦的細胞、血管和結構特徵,導致認知功能、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,以及認知資訊處理的延遲。

從結構上看,腦容量或腦重量從40歲開始以每10年5%的速度下降,實際下降的速度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,特別是在70歲以上

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(systematic review,包含9則研究)指出,針對健康年長者,3項使用MRI的干預研究表明,葉黃素對學習、靜息狀態連接和灰質體積方面的大腦活動有積極影響。註1

另4項使用MRI的橫斷面研究表明,葉黃素與認知任務中的大腦結構和神經效率呈正相關。

*結論:葉黃素對健康年長者的大腦健康或許能帶來有益的影響。

 

2.葉黃素有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

早產兒視網膜病變(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)被定義為一種進行性疾病,是一種以視網膜血管發育異常為特徵的多因素視網膜疾病。

除了導致失明和嚴重的視力障礙,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經常與其他新生兒疾病一起發生,如神經功能障礙、腦發育不良、壞死性小腸結腸炎、腦室出血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

一則文獻統合分析(meta-analysis,包含3則隨機對照試驗,共406位小於32周早產兒)指出,口服葉黃素/玉米黃素未能降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,也沒有降低支氣管肺發育不良、敗血症、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和死亡率的風險。註1

*結論:針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,口服葉黃素未能降低發病率

 

3.葉黃素有益認知功能

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,許多方面發生變化,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。有些變化可能是好的,有些則不是

認知功能(Cognitive Functions)變化作為一個正常的衰老過程已經在科學文獻中得到了很好的證明

一些認知能力,如詞彙,對大腦老化有彈性,甚至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。其它能力,如概念推理、記憶和處理速度,則隨時間逐漸下降。

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(Systematic Review,包含5則隨機對照試驗)指出,補充葉黃素(日劑量10 mg,持續12個月)具有改善部分認知功能指標的效果,如:視覺情景記憶(visual episodic memory)及抑制(inhibition)。註1

*結論:補充葉黃素對於會對不同年齡族群的認知功能產生積極影響,但相關結果仍需更多大型試驗加以佐證。

 

4.葉黃素有益年齡相關性黃斑退化

年齡相關性黃斑退化(Age-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)是一種進行性視力損害,與視網膜色素-感光細胞神經變性有關,常見的症狀是中央視力模糊、變形和視力下降

在已開發國家,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導致中央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,年齡是最有力的預測因素,雖然在50歲以下的人群中很少發生,但是與65到74歲的患者相比,75歲以上的患者的患病風險增加了三倍多

一則文戲統合分析(Meta-analysis,包含9項隨機對照試驗,共855位黃斑部退化患者)指出,補充葉黃素或相關複方(每天10或20毫克,持續6個月以上)有助於提升黃斑色素密度(MPOD),並改善視敏度(visual acuity)及對比靈敏度(contrast sensitivity)。註1

*結論:補充葉黃素或相關複方對於黃斑變性有正面幫助,但受限於各研究間的高異質性,有待更多長期大型試驗加以佐證

 

5.葉黃素有益骨質健康

骨骼(skeleton)是具有結構和代謝功能的動態組織。從結構上講,骨骼保護重要器官免受機械力的破壞,提供槓桿將力從身體的一個區域傳遞到另一個區域,並為肌肉驅動的運動提供附著位置。

從新陳代謝的角度來看,骨骼包含大量的血細胞類型,是人體最大的鈣庫。

充足的營養、機械負荷、荷爾蒙狀態和遺傳等因素才能維持骨質動態平衡,任何這些因素的中斷都可能產生有害的後果。

一則觀察型研究(對象為63位健康的成年人)指出,雖然血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濃度與骨骼質量無關,但黃斑色素密度(MPOD)與股骨近端和腰椎骨密度顯著相關。註2

*結論:長期攝取富含葉黃素的飲食與較佳的骨質狀態密切相關,並可能降低骨質疏鬆症和骨折風險等臨床結果的可能性。

 

6.葉黃素提升暗適應能力

暗適應(dark adaptation)是指在光照減少的情況下,眼睛對光線變得更加敏感的過程。

例如從一個光線充足的地方進入一個黑暗的區域(例如,去看電影),一開始眼前會一片漆黑,但是一段時間後才開始看清楚

在臨床上,暗適應是一種測量視覺功能的方法,已經被證實為視網膜疾病的症狀之一(如黃斑變性、黃斑水腫、色素性視網膜炎、糖尿病和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),另外像是:維生素A缺乏、昡光、抽菸、老化、組織缺氧也都會造成暗適應能力降低

兩則觀察型研究發現,黃斑色素濃度與暗適應有關,濃度較高者明顯有較佳的暗適應能力。註1註2

*結論:較高的黃斑色素水平有助於在弱光條件下增強視覺功能(而攝取葉黃素能提升黃斑色素)

 

7.葉黃素提升體能活動頻率

體能活動(Physical activity)被定義為骨骼肌產生任何導致能量消耗的身體運動,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(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)推薦,為促進和保持健康,所有健康的成年人都需要每週5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或每週3天至少2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

缺乏運動是心血管疾病和多種慢性疾病的可調節危險因素,包括糖尿病、癌症(結腸癌和乳腺癌)、肥胖、高血壓、骨關節疾病(骨質疏鬆症和骨關節炎)以及抑鬱症

一則系統文獻分析(Systematic Review,包含17則研究)指出,較高的葉黃素水平可能與較頻繁的體能活動有關,這可能有助於改善體能活動,降低患慢性病的風險。註1

背後機制可能與葉黃素穿過血腦屏障, 調節神經元的功能特性,影響神經元間的通訊有關

*結論:葉黃素水平與體能活動的頻率呈現正相關,水平較高者其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也較多

 

8.葉黃素有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

糖尿病視網膜病變(diabetic retinopathy)是目前導致20至60歲人口致盲的頭號因素,在糖尿病開始發病的10年期間,糖尿病一型及二型患者發展為視網膜病變的機率為100%及60%,致盲率是一般人的20倍

雖然透過早期偵測、血糖/血壓及血脂控制能降低發病風險,但臨床上常難以達成

一則隨機、雙盲、安慰劑對照試驗(為期31周,對象為31位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)指出,相較於安慰劑,補充葉黃素具有改善視覺功能的效果(特別是低空間頻率的對比敏感度)。註1

*結論: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,補充葉黃素或許能改善視覺功能,但仍需更多研究佐證,以確認用於附加療法的可行性

 

9.葉黃素提升抗壓性

壓力(Psychological Stress)泛指一切外在刺激所引發的身心理反應,雖然良性的壓力會帶來成長,但極端的或反覆發生的壓力事件常與心血管疾病,免疫疾病,精神障礙和癌症有關。

一則隨機雙盲對照研究(為期12個月,對象為59位健康成年人)指出,攝取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有助改善心理壓力,血清皮質醇(serum cortisol),以及亞健康狀態評價問卷(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)數值。註1

*評論:口服葉黃素可能具有降低心理壓力,提升生理及情緒健康的效果,但受限於樣本數量,仍需更多研究確認

 

10.葉黃素降低癌症發生率

大約30%的癌症與5大主要的行為和飲食風險有關,如:高體重指數、低水果和蔬菜攝入量、缺乏體育活動、吸煙和飲酒。

與西方國家的居民相比,亞洲人患前列腺癌的幾率要低25倍,患乳腺癌的幾率要低10倍,但隨生活方式逐漸西方化,這些癌症的發病率隨之大幅上升

一則病例對照研究(對象為521位女性)指出,血液中類胡蘿蔔素(α-胡蘿蔔素,β-胡蘿蔔素,番茄紅素,葉黃素/玉米黃質)濃度較高與較低的乳癌發生率有關聯。註3

另則文獻統合分析(meta-analysis,包含10則研究,食道癌1958例,對照組4529例)指出,類胡蘿蔔素(beta -胡蘿蔔素、alpha-胡蘿蔔素、番茄紅素、beta-隱黃素、葉黃素和玉米黃質)的攝入量越多,患食道癌的風險就越低。註4

另則病例對照研究(對象為1993位大腸癌患者及2410位控制組)指出,攝取較多富含葉黃素的食物(包括:菠菜,西蘭花,生菜,番茄,柳丁和橙汁,胡蘿蔔,芹菜和綠色蔬菜)能大幅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註5

*結論:從食物中攝取較多的葉黃素與較低的癌症罹患率有關,但額外補充是否有效仍待確認

 

11.葉黃素改善視覺適應能力

眩光失能(Disability glare)是指視覺範圍內,因高強度等未受控制的光所導致的短暫失去視覺精確度現象,眩光不僅容易造成眼睛疲勞,影響閱讀與學習,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。

另外,光刺激恢復(Photostress Recovery )是指眼睛遭遇強光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視覺,而老化及視細胞異常均可能導致恢復時間增加

幾則研究中發現,藉由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(為期6-12個月,每日12 mg)能顯著增加黃斑色素(macular pigment )密度,除了改善強光造成的短暫眩光失能現象,並有助於降低光刺激恢復所需時間註1

 

12.葉黃素有益於智力表現

智力的定義有很多種,包括但不限於抽象思維、理解、自我意識、溝通、推理、學習、有情感的知識,以及計畫和解決問題等能力

而智力不僅僅是用於學習書本知識、學術技能或考試技巧,它反映了一種更廣泛和更深刻的能力,來理解我們周圍的環境。

智力能抓住或理解事物,或者弄清楚該做什麼,也常被視為學業成就、工作表現和收入的預測指標。

一則觀察型研究(對象為114位BMI ≥ 25 kg/m²的成年人)指出,不論體脂率高低,黃斑色素(指視網膜中的葉黃素類分子)密度較高的對象明顯有較佳智力水平(智力以Kaufman Brief Intelligence Test衡量)。註1

此外,這則研究還進一步發現,黃斑色素對智力水平的影響,尤以提升流體智力(Fluid Intelligence)最顯著

*流體智力:指在未有先前知識狀態下,能在新情況下的問題解決、創造和靈活應對挑戰的能力

*結論:黃斑色素密度可被視為預測智力的獨立指標,較高者具有較佳的智力表現

 

13.葉黃素降低白內障發生率

白內障是一種水晶體部位蛋白質變性所引發的疾病,會造成原本清澈的水晶體轉為混濁,進而影響光線進入視網膜,引發視力下降

相較於其它眼部疾病(如青光眼、黃斑部病變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),白內障是造成亞洲40歲以上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

一則文獻統合分析指出(meta-analysis,包含8則人口觀察研究),血液中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濃度較高者,有助降低核性白內障發生風險(幅度分別為27%與37%),但對其它形式的白內障則無明顯關聯(如皮質性和囊下性白內障)。註1

另則針對劑量反應的文獻統合分析同樣指出(meta-analysis,包含6則前瞻性世代研究,參與者41,999人),自飲食中攝取較多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,能降低25%的核性白內障罹患率。註2

背後機制與葉黃素的抗氧化特性有關,能清除過氧化物、羥基自由基、脂褐素,保護細胞膜免受紫外線及藍光傷害

*核性白內障(nuclear cataract)是老年性白內障中最常發生的種類

*結論:適量攝取葉黃素有助降低部分類型的白內障發生率,但考量到所包含研究的可能偏差(confounding and bias),有待更多對照干預研究進一步確認

 

14.葉黃素預防心血管及代謝疾病

心血管及相關的代謝異常,可說是各種健康問題的大宗,有新陳代代謝異常者,離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高出一般人的3倍,相關的心血管風險因數包括,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高血糖

一則大規模的系統性文獻回顧(systematic review,包含71則研究,樣本數達387,000人)及統合分析(meta-analysis)指出,攝取較多的的葉黃或是血液中的葉黃素濃度較高,有助於達到以下狀態(數據在經過數學分析後發現)。註1

  • 降低12%冠狀動脈性心臟病(一種心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疾病,會導致心絞痛及心肌梗塞)的發生風險
  • 降低18%中風發生風險
  • 降低25%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風險(是一種包括肥胖、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異常的健康問題)

背後機制認為與葉黃素的抗氧化及抗發炎效果有關,這兩大因素症是心血管疾病及新陳代謝症後全發生的主因之一

 

15.葉黃素增進視覺辨識功能

現代人3C依賴度高,常造成眼睛提早老化,若出現以下現象,可能就是典型的視覺老化,如視野變狹窄、對視覺資訊的反應變慢、焦距難以調整、光線適應能力變差等

而近期在一項對照研究中發現,服用葉黃素及玉米黃素,能增加20% 的視覺處理能力(特別是分辨物體及光源能力),對於駕駛安全、閱讀速度、運動表現、及認知執行都有顯著幫助註1

 

16.葉黃素改善皮膚老化

皮膚老化是一項複雜的生理過程,目前已知主要可分成內因性老化(與基因相關),通常無法逆轉,第二種是外因性老化,主要與紫外線輻射傷害有關,又稱光老化(photoaging)

即使這兩種老化過程相互獨立,但彼此間的分子機制是相同的,即活性氧傷害(細胞代謝會自然生成),常造成膠原蛋白降解或減少合成。註2

而抗老化並無捷徑或仙丹妙藥,最佳策略是透過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抗氧化食物

一則雙盲對照研究指出,葉黃素和玉米黃素除了有助於改善整體膚色及明亮度,還能增加皮膚最低致紅劑量(Minimal Erythema Dose),或許有美白及提升膚質狀況的效果註1

背後機制與葉黃素和玉米黃的抗氧化特性及光保護活性有關,能降低黑色素形成及減少有害光線的傷害

 

17.葉黃素緩解視覺疲勞

現代人工作常離不開電腦,在加上休閒時手機平板也隨伺在側,因此造成眼睛常出現痠、麻、脹、痛等不適感受,這些症狀都代表眼睛所發出的求救訊號,因此每專注用眼30分鐘後,請休息5到10分,以免造成眼睛加速老化

在一項針對視覺疲勞研究發現,服用葉黃素複方(實驗中先讓受試者做2小時文字校對後,並分別觀察服用葉黃素後的反應)確實能減少頻繁用眼所帶來的疲勞不適感及壓力指數註8

 

葉黃素有副作用嗎?

在已知的科學文獻中,適量使用葉黃素是極為安全的,在為期5年的AREDS2大規模研究,每日劑量10毫克,還未發現服用Lutein和zeaxanthin 任何毒性或不良反應。註6

唯一確定的副作用為手腳皮膚泛黃(由於長時間大劑量或過量服用造成,又稱胡蘿蔔素血症),造成原因為體質對於葉黃素較為敏感,代謝不及便引發皮膚泛黃,不知情者還以為是黃疸,而胡蘿蔔素血症對人體無害,只要減少攝取,皮膚變黃的現象就會逐漸消退,所以不用過度擔心。

安全注意事項(5點使用禁忌)

1. 孕婦及哺乳期使用葉黃素的安全性未知,因此建議多攝取蔬菜水果即可

2. 囊性纖維化(Cystic fibrosis)患者常無法順利吸收食物中或補劑中的類胡蘿蔔素(carotenoids),因此使用葉黃素產品時須留意

3. 同時食用含有替代油脂(Olestra)的零食或使用其它類胡蘿蔔素補劑可能會降低葉黃素吸收

4. 一則病例探討曾發現,一名患有青光眼的女性長期攝取葉黃素(每日20 mg,持續8年,並搭配高葉黃素飲食),因而出現視網膜結晶沉積(crystal deposits)的案例,而此現象未影響患者視力,在停用後結晶已部分消失。註7

5. 吸煙者服用高劑量葉黃素補充劑(日劑量大於10 mg)可能與較高的肺癌風險有關連,因此使用前應謹慎。註8

 

葉黃素最佳食物來源?哪種生物利用率最高?

依目前可得研究發現,從蛋黃中攝取的葉黃素生物利用率最高,吸收效率是保健製劑及蔬菜(波菜)的數倍,背後機制可能與其中的脂肪組成有關。註1

每日吃一顆蛋,連續5周,就能提升血液中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濃度,增幅分別達26 %及38%。註2

另則研究則發現,連續90天,攝取富含葉黃素的雞蛋(每日1 mg)對於提升血液中葉黃素濃度的效果與使用5 mg的保健食品相同。註3

*蛋黃中的葉黃素含量依雞隻飼養方式及餵食飼料有很大差異,通常每百公克含有0.41 mg至1.764mg的Lutein。註4

 

葉黃素的天然食物來源

許多食物中都含有葉黃素,像是深色綠葉蔬菜水果:球芽甘藍菜、菠菜、芥藍菜、綠花椰菜、豌豆、奇異果、葡萄、柳橙都含有豐富的葉黃素,若可以每日攝取1碗菠菜或芥藍即可達每日葉黃素6毫克的建議量,但要注意,這些食物烹調的時間不能太久,只要煮熟即可,因為久煮反而造成其中營養分都流失掉。

 

葉黃素補充的建議劑量(吃法)

假使您不常食用上面提到的蔬果及蛋類,或是經常外食者,可以選用含葉黃素的營養保健食品來補充。

至於談到補充劑量,在許多研究中都發現,想達到對視力的幫助,一般人日常需攝取6~10毫克的葉黃素,但不要超過20毫克

 

影響玉米黃素吸收的3大主要因素?

1. 食物的性質:例如,烹調或生食,經烹調雖然降低葉黃素的含量,但與未烹飪的來源相比,它會提高類葉黃素的生物利用度

2. 膳食脂肪的量:烹調時加入適量油脂,或與餐服用(使用保健品)皆能提升吸收率

3. 植物來源的膳食纖維:如同時攝取含果膠、瓜爾膠、藻酸鹽、纖維素或麥麩的食物,已經被證明會減少類葉黃素分子的吸收

 

 

加到我的最愛
購物車

登入

登入成功